人民生活日常所用,事务非常繁多。
如果不假借来往交通,彼此应酬交往,就会一事无成,而生活用度也将随之断绝了。
所以整平修治道路,是治国平天下的紧急要务。
故诗有周道如砥,其直如矢。
书有王道荡荡,王道平平之说。
或谓此喻王政,非指道路。
试思道路不修,不但发号施令,有所阻滞。
而农工商贾之往来,与夫供职效力之诸务,皆不能速得遂意也。
所以《诗经》有“周道如砥,其直如矢。”
《尚书》中有“王道荡荡,王道平平”
的说法。
或者说,这些是比喻君王的政令,不是指道路。
那你想一想,道路不修好,不但发号施令,有所阻碍滞留。
而农民、工人、商人之间的来往,与那些担任职务,效力各方的诸多事务,都不能快速得以合乎心意啊!
况既无如矢如砥,荡荡平平之事,而用喻王政,不几与讥诽王政相同乎。
故周礼设司险候人之职,而月令有修治道路之令。
何况既然没有笔直平坦,宽广平坦的事实,却用来比喻王政,不等于与讥讽诽谤王政是相同的吗?所以周礼设置司险、候人的职位,而古籍《月令》中有修治道路的命令。
至于护国佑民之正神,如东岳文昌二帝,则皆示之。
不观修桥补路,行人有益。
与修数百年崎岖之路,造千万人往来之桥乎。
而且持地菩萨,以平治道路,得证圆通。
是知三教圣贤,莫不注重于此也。
至于护国佑民的正神,例如东岳大帝、文昌帝君,都有显示修桥补路的事迹功德。
没看到“修桥补路,行人有益”
的文字,与《文昌帝君阴骘文》所说“修几百年的崎岖之路,造千万人往来的桥”
吗?而且持地菩萨,因为平治道路,而得证圆通。
所以知道儒释道三教的圣贤,没有不注重这件事的。
鄞县以东,至邱隘镇,二十余里。
所过大小各桥,共有二十三道。
修建日久,渐见残伤。
邑人马元培先生,于去年发心重修。
鄞(yin)县往东,到邱隘镇,有二十多里。
所经过的大大小小的桥,一共有二十三座。
修建的日子久了,这些桥渐渐地出现了残破损伤。
乡人马元培先生,在去年发心重修。
因募诸善信,各出净资。
乃亲董其役,俾一一桥梁,各复旧观。
间有水大河深者,则傍设石栏,以防昏夜及无目者之颠坠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
